首页 荀子

荀子

作者:荀子

荀子(前313年-前238年),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1]。汉族,周朝战国末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况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

目录

生平

史记·卷074·荀卿列传》记录了他的生平。荀子于五十年始来游学于齐,至襄王时代“最为老师”,“三为祭酒”。后来被逸而适楚,春申君以为兰陵(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家居兰陵,在此期间,他曾入秦,称秦国“治之至也”。又到过赵国与临武君议兵于赵孝成王面前。最后老死于楚国。他曾经传道授业,战国末期两位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入室弟子,亦因为他的两名弟子为法家代表人物,使历代有部分学者怀疑荀子是否属于儒家学者,荀子也因其弟子而在中国历史上受到许多学者猛烈抨击[2]

著作

有《荀子》一书,因为荀子受历代学者的抨击,故为其注释者不多。仅唐代杨倞为其作注。直至清代考据学兴盛,注释校订者才有所增加。其中包括清代王先谦之《荀子集解》,民国末期梁启雄之《荀子柬释》,北京大学《荀子》注释组《荀子新注》,章诗同之《荀子简注》等。现代研究荀学者也有所增加,出现了诸如高正之《〈荀子〉版本源流考》,夏甄陶之《论荀子的哲学思想》,李德永之《荀子》等;其中比较新出者如:储昭华之《明分之道》等。

思想

《荀子》全书论说方面极广,张觉在他的《荀子译著》说:“纵观荀子全书,凡哲学、伦理、政治、经济、军事、教育,乃至语言学、文学皆有涉猎,且多精论,足以为先秦一大思想宝库。荀子的思想偏向经验以及人事方面,是从社会脉络方面出发,重视社会秩序,反对神秘主义的思想,重视人为的努力。

孔子中心思想为“仁”,孟子中心思想为“义”,荀子继二人后提出“礼”,重视社会上人们行为的规范。荀子的主要观点是“隆礼重法”,“尊贤爱民”。以孔子为圣人,但反对子思和孟子为首的“思孟学派”哲学思想,认为子弓与自己才是继承孔子思想的学者。

荀子和孟子的“性善”说相反,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想满足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因此主张人性生来是“恶”的,“其善者伪也”(古书“伪”与“为”相通,指心透过思虑、抉择而后作出的行动,特别是在经过学习之后,就叫做伪,也就是礼义),须要“师化之法,礼义之道”,通过“注错习俗”、“化性起伪”对人的影响,才可以为善。荀子强调后天的学习。

从哲学上说,荀子是朴素的唯物主义者。在天人关系上,荀子反对天命、鬼神迷信之说,肯定了“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即自然运行法则是不以人们的意识为转移的,主张“明于天人之分”,认为天有“天职”,人有“人分”,提出“制天命而用之”、“应时而使之”的人定胜天思想。既说明规律的不可抗御,也强调应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荀子主张“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荀子继承孔子的地方,还在于他对于礼和师法的重视,坚持儒家“正名”之说,强调尊卑等级名分的必要性,主张“法后王”即效法文、武、周公之道。又由于主张“性恶论”,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荀子成为后来出现的法家的开启者。

另外,荀子在经济上主张“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提出强本节用、开源节流和“省工贾、无夺农时”等主张。为以后历朝历代所遵守,至今仍有借鉴之处。

在军事上,其核心思想是“仁义”,主张以德兼人,反对争夺。荀子认为“用兵攻战之本在乎壹民”,“在乎善附民”。而要做到这些,就要隆礼贵义,好士爱民,刑赏并重。此外,还论述了为将之道,如六术,五权等。

《史记》记载李斯“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荀子的“帝王之术”,通过李斯后来的实践,体现出来。北宋苏轼在《荀卿论》中说:“荀卿明王道,述礼乐,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

逸事

朱熹对荀子殊无好感[3],在弹劾唐仲友的状子上就有以官钱刊印《荀子》的罪名[4]

学生及其后学

  • 李斯:荀子的主要学生之一,入秦后曾任秦国的廷尉、丞相等,法家代表人物,公元前209年被赵高所杀
  • 韩非:战国时期法家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法家的集大成者。出身韩国的公族,使秦后被秦始皇所留,后遭同学李斯陷害而被杀。其作见于《韩非子
  • 浮丘伯:战国至汉初的学者,治《诗》
  • 张苍:汉初著名的科学家、学者和军事将领,汉朝开国功臣之一,汉文帝时出任丞相十余年。张苍学问比较庞杂,他既是诸子百家中阴阳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汉初儒家古文经学的代表人物。
  • 吴公:李斯的学生,汉文帝时期任河南守,朝廷考核时为“治天下第一”,贾谊即是由他向朝廷推荐的。
  • 贾谊:张苍学生,从张苍学习《春秋左氏传》,是汉初儒家古文经学的代表人物
  • 刘交:即楚元王,少年时从浮丘伯学习诗、书,及秦焚书时才相别去。即位为楚王后,闻老师浮丘伯在长安,派其子楚夷王与其同学白生、申培公等去长安从浮丘伯完成学业。为《诗经》作传,称为《元王诗》。西时期大学者刘向、刘歆都是他的后人。
  • 申公,亦称申培公,浮丘伯的学生。汉初儒家学者,治《诗》,其弟子主要有王臧等,汉武帝初年兴儒学,如其入长安。之前曾因迕逆楚王刘(楚元王之孙)被处以腐刑。

参见

  • 儒家
  • 劝学篇
  • 荀子 (书)
  • 荀子柬释
  • 诸子百家
  • 荀淑
  • 作家
  • 法家
  • 杨倞
  • 张苍
  • 思想家列表
  • 汉赋

注释

  1. ^《史记·卷074·孟子荀卿列传》索隐
  2. ^王先谦《荀子集释·序》云:“昔唐韩愈氏以《荀子书》为‘大醇小疵’,逮宋,攻者益众,推其由,以言性恶故。”王应麟《困学纪闻》卷10有云:“荀卿《非十二子》,《韩诗外传》四引之,止云十子,而无子思、孟子。愚谓荀卿非子思、孟子,盖其门人如韩非、李斯之流托其师说以毁圣贤,当以《韩诗》为正。”
  3. ^《朱子语类》卷8亦云:“不须理会荀卿,且理会孟子性善。”
  4. ^王先谦曾抄引黎庶昌《古逸丛书》叙目:“影宋台州本《荀子》二十卷。朱子按唐仲友为一重大公案。其第四状云:‘仲友以官钱开《荀》、《扬》、《文中子》、《韩文》四书,贴黄云“仲友所印四子”,曾送一本与臣。臣不合收受,已行估计价值,还纳本州军资库讫。’”

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