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原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中国一本长篇历史小说,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作者一般被认为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1]
小说以东汉末年为历史背景,以刘关张三兄弟、诸葛亮、东汉、曹魏、蜀汉及孙吴此6大路线为中心,讲述东汉末年黄巾起义至魏、蜀汉、吴三国鼎立,到西晋统一为终结。小说通篇精巧叙述谋略,尽管与史实多有出入,仍然被誉为“中国谋略全书”。
目录 |
起源与版本
三国故事在中国民间流行久远。隋朝《大业拾遗记》记载隋炀帝观看曹操谯溪击蛟的杂戏,唐初,刘知几《史通》有“死诸葛能走生仲达”的故事。宋、元时代即被搬上舞台,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霍四究“说三分”之事。金、元演出的三国剧目达30多种。元英宗至治年间出现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国志平话》。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他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
三国演义的主要版本有:
- 明代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
- 明代志传本《新刻按鉴全像批评三国志传》
- 明代李卓吾评本《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
- 清代李笠翁评本《李笠翁批阅三国志》
- 清代毛宗岗评改本《四大奇书第一种》
现存最早刊本是明朝嘉靖年刊刻的,俗称“嘉靖本”,全书24卷。亦有弘治刻本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文字素朴,内容较平易。至清朝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辨正史事、增删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国演义》,俗称“毛本”。
近代较著名的校注本有吴小林《三国演义校注》,沈伯俊《校理本三国演义》。其中沈伯俊《校理本三国演义》,校正了原本中的大量“技术性错误”多达七八百处,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同行的高度评价,并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有人评论“迄今为止最好的《三国演义》版本”,被称为“沈本《三国演义》”。
作者
普遍认为《三国演义》的作者为罗贯中,也有一些说法认为《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和他的老师施耐庵合著,但未有明确考证证明。
不过近年亦有对作者提出争议的声音,一位名叫张志和的民间学者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发现了一部明代插图孤本黄正甫刊二十卷《三国演义》。张先生发现虽然该版本封面、序言、目录、君臣附录是明天启三年补订,而正文部分却是早年留下的旧版本,这也让原先的“嘉靖本为三国演义最早刻本”之说失去依据。
从《三国演义》本身内容来看,也有许多地方可看出作者可能不是罗贯中,如“关云长五关斩六将”的部分,关羽寻找刘备的路线明显不符合地理常识,而作为北方太原人的罗贯中不应对邻省地理如此无知。而蜀汉将领黄权在黄正甫版中多次被写成“王权”,显示该书作者可能为南方人。
胡适曾在1930年代说过:“《三国演义》不是一个人做的,乃是五百年的演义家共同作品。”、“《三国演义》的作者、修改者、最后写定者,都是平凡的陋儒,不是有天才的文学家,也不是高超的思想家。”
特色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以及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在对三国态度上,尊刘反曹鄙吴是民间的主要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隐含着人民对汉室复兴的希望和皇室正统思想,尽管这些旧有观点已不容于今日。清人毛氏父子批改三国演义时,把明代流传下来的版本中不实讥望、怪力乱神之处删除勘正。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称:“因为三国底事情,不像五代那样纷乱;又不像楚汉那样简单;恰是不简不繁,适于作小说。而且三国时底英雄,智术武勇,非常动人,所以人都喜欢取来做小说底材料。”
而书中亦刻画了近二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经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曹操则被塑造成一位“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奸雄,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和阴谋家。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但主要以个人恩怨为前提。刘备则被塑造成为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而当中的战争,手法多样,读者往往感到一场场刀光血影的战争场面。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被认为是波澜起伏、跌宕跳跃,使人读来惊心动魄,将史书上所没有的情节描写得十分细致。不过,前33回写了从桃园结义到曹操统一北方的24年,71回半写了刘备三顾茅庐到诸葛亮死于五丈原的27年,而以后的46年只用了15回半就草草收场。
由于《三国演义》在民间的流传范围、影响程度,都可谓是中国古代历史小说中独一无二的,这就造成了普通民众,甚至一部分专家学者对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也就是小说所描述的历史时期的概况、事件、人物缺乏正确的常识,从某种程度上说,小说《三国演义》的内容在国人心目中已经占据了真实历史的地位,这种现象在近来的电影、文学作品中都有所反应。民间也一直对这类现象有不少争论。
非凡的叙事才能,全景式的战争描写,特征化性格的艺术典型,浅近的文言,构成了《三国演义》的主要特色。
《三国演义》故事内容大纲
主旨:以儒家的政治道德观念为核心,同时也糅合着千百年来广大民众的心理,表现了对于导致天下大乱的昏君贼臣的痛恨,对于创造清平世界的明君良臣的渴慕。
黄巾起义
故事背景是在东汉末年至西晋初。
东汉皇朝最后几个皇帝都是昏庸无能,亲信宦官,疏远忠臣,导致朝廷腐败,百姓生活痛苦不堪。据说汉灵帝在位时,张角曾遇见仙人,幸得天书,学得有效的治病方法,后云游四方收徒,聚众起义推翻腐败的东汉王朝,爆发了大型农民起义——黄巾之乱。所谓乱世出英雄,于是就出现了像刘备、关羽、张飞、曹操等英雄人物。
全国在大将军何进的带领下起兵剿灭黄巾贼,后又发生十常侍之乱。汉灵帝已故,汉少帝刘辩即位。何进欲杀皇宫里所有祸害皇帝的宦官,不料反被宦官诱杀。众诸侯在袁绍和曹操的带领下,冲入皇宫,将宦官赶尽杀绝,还误杀了不少不留胡须的男人。少帝与陈留王刘协于慌乱中逃出皇宫。
董卓乱政
各路诸侯分头寻找少帝与陈留王,最终由来自西凉的董卓找到。董卓护驾有功,趁机专权,掌握朝政。董卓后来废了汉少帝,拥护陈留王即位为汉献帝。董卓横行霸道,残害忠良,引起百姓和朝中大臣的愤怒。曹操欲行刺董卓,不料失败而逃亡。曹操假传圣旨,召集各路诸侯结盟反董卓。十八路诸侯在袁绍的率领下杀向首都洛阳,迫使董卓劫持皇帝迁都到长安。董卓后来与其义子,人称武艺最高强的人吕布相争美女貂蝉。吕布在王允的劝说下,杀了危害国家百姓的董卓 。
逐鹿中原
长沙太守孙坚于洛阳一口井底中发现了传国玉玺,欲私藏起来。袁绍闻此事,大怒,欲逼孙坚交出玉玺。孙坚不肯,逃回长沙,路途中遭荆州刘表袭击。孙坚为此事与刘表结怨,后发兵进攻荆州,不料死于战中。在河北,袁绍与公孙瓒正在互相争夺土地,爆发了界桥之战。同时,许多官位低下的诸侯如刘备等正在建立起自己的实力。曹操广招贤才,建立起了一支强悍的军队,准备霸占中原。
曹操崛起
曹操奉迎流浪的汉献帝,拥护献帝,于许昌建新都。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剿灭他的对手如吕布、张绣、袁术等,日渐强大,称霸中原。后来曹操与袁绍在官渡之战中一决雌雄,以寡敌众大败袁绍。曹操继续挥军北上,消灭袁氏势力、大败乌桓、平定辽东,统一了北方。曹操所称霸的广阔土地后成为建立魏国的基础。
孙策立业
孙策自父亲孙坚战死后,常怀意志重振家业,称霸江东。他拿父亲所留下的遗物传国玉玺与淮南袁术交换兵马。孙策一旦掌握兵马,同时又有追随先父的老将、结拜兄弟周瑜、足智多谋的谋士等扶持,发兵进攻江东,经过多年苦战,终于称霸江东,坐镇江东六郡八十一州,为后来建立吴国打好了根深蒂固的基础。不料,孙策遇刺受重伤身亡,由弟弟孙权继承基业。孙权有周瑜、张昭等能臣勇将扶持,稳坐江东,建立起一股强大的实力。
刘备兴起
刘备与关羽、张飞曾在桃园结义时立下承诺忠心辅佐汉室,拯救天下苍生,不料只能空怀大志。刘备讨伐黄巾虽有功,却只得到县令这个小官职。后来刘备投奔公孙瓒,就任平原太守,曾相约讨伐董卓,于虎牢关前大战吕布。曹操的父亲曹嵩被徐州陶谦的部下张闿所杀,起兵攻打徐州雪耻。陶谦求助,刘备来到徐州协助陶谦抵挡曹操大军。曹操退兵后,陶谦去世前将徐州交于刘备,刘备就任徐州牧。吕布被曹操打败后,逃到徐州投奔刘备。刘备慷慨收留吕布,不料吕布恩将仇报,反夺徐州。刘备同曹操结盟,消灭吕布。刘备同朝廷大臣密谋除掉专权欲篡位的曹操,不料事情暴露。刘备在徐州被曹操打败,逃去投奔袁绍,后在汝南建立实力。曹操再次于汝南大败刘备,迫使刘备逃往荆州投靠刘表。刘表让刘备镇守新野,以抵抗将要南征的曹操。刘备三顾茅庐,得到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辅佐,如鱼得水。
曹操南征与赤壁之战
曹操自封丞相,统一北方后,举兵南征荆州与江东。刘备于新野两度杀退曹军,不过失去城池,被迫南往荆州。刘表已故,荆州由幼子刘琮接管,长子刘琦留守江夏。刘备协民渡江,来到襄阳城外,求刘琮让他进城,被刘琮拒绝。刘琮后来投降曹操,荆州落入曹操手中。刘备不得已南下到江夏投靠刘琦,途中遭曹军追杀,百姓死伤无数。
为抵挡曹操凶猛的来势,刘备派遣诸葛亮前往江东说服孙权结盟抗曹。诸葛亮舌战群儒、智激孙权、周瑜与曹操决一死战。周瑜不容诸葛亮,多次想加害诸葛亮,但都没成功。周瑜暂时放下杀诸葛亮的念头,专心策划对付曹操。最终,刘备与孙权的联军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大获全胜,曹操往北逃亡 。
刘备与孙权相争荆州
赤壁大战后,孙权、刘备相争荆州。周瑜领兵与曹家军展开大战,取胜后以为自己已经攻下荆州,不料曹家军中诸葛亮调虎离山之计,荆州落入刘备手中,吴军苦战一无所获。孙权不满,派遣鲁肃前往荆州向刘备讨还荆州。刘备多次在诸葛亮的劝说下推辞交出荆州,说等刘琦死后交出荆州。刘琦病逝后,刘备又说取得容身之地后再交出荆州。孙权、周瑜无奈,多次想办法夺取荆州。周瑜使美人计,欲骗刘备到东吴娶孙权之妹为妻,实为扣留刘备在东吴,逼诸葛亮交出荆州以交换主公。东吴招亲,弄假成真,刘备不但取得孙权之妹为妻,还安全地返回荆州。周瑜所使出的计谋屡屡被诸葛亮识破,未得成功。最终,诸葛亮三气周瑜,周瑜呕血而死。
马超兴兵复仇
在西北方,猛将马超为被曹操杀害的父亲马腾报仇,联合韩遂、羌族兴兵讨伐曹操。马超于潼关、渭水之战中大败曹操,曹操割须弃袍、仓惶逃脱。曹操采纳谋士贾诩离间之计,成功地使马超、韩遂二人互相猜疑,最后大动干戈。马超被曹操打败,逃去投奔汉中张鲁,韩遂归降曹操。马超最终投降刘备,成为五虎上将之一。
刘备大器晚成
周瑜死后,东吴与刘备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恶劣,但未曾大动干戈。吴军正与曹军开战,在濡须、合淝之战中有胜也有败。在荆州,诸葛亮劝说刘备发兵进攻西川,夺取巴蜀之地。刘备打败刘璋,夺得西川,后又从曹操手中夺取汉中。刘备自封汉中王,拥有巴蜀、荆州,为后来建立蜀汉打好了基础。如今,天下大势已定,已有三国鼎立的局面。刘备拥有巴蜀、荆州,曹操称霸中原、北方,孙权坐镇江东。曹操病故,其子曹丕篡汉,结束了逾二百年的东汉王朝。曹丕改国号为魏,刘备闻曹丕篡汉,为保留汉室香火,在巴蜀称帝,国号仍为汉。
关、张之死
孙权仍然一心要荆州,决定发兵拿荆州。东吴与曹魏和好,孙权受封南昌。孙权派遣大将吕蒙攻打荆州,吕蒙以白衣渡江之计混入荆州,轻易夺取荆州。当时正于樊城攻打曹仁的关羽,得知自己中了调虎离山之计,不得已退守麦城,并派人前往成都求刘备派援兵。吴军包围麦城,将关羽困在城中。关羽欲突围,不料中埋伏被擒。关羽被押往东吴,宁死不愿投降孙权,被孙权斩首。刘备痛失荆州、义弟关羽,不禁深感悲愤,欲起兵攻打东吴为关羽复仇。不料,张飞在睡梦中被部下范疆、张达暗杀,两人逃往东吴。刘备因过度悲伤而昏迷过去,醒后不听诸葛亮劝阻,一意孤行要为关羽复仇。
夷陵之战
刘备大军一路势如破竹,连败吴军。孙权拜书生陆逊为大都督,号令东吴三军。刘备因连胜而大意,把大军布阵于树林中,犯下兵家大忌。陆逊以火攻,火烧连营,大败蜀军。陆逊因深怕曹丕会趁吴军追杀惨败的蜀军时,发兵攻打东吴,因此放弃追击蜀军。果不出陆逊所料,魏军果然进攻东吴,被吴军大败。 刘备败军抵达白帝城,刘备因过度悲伤而病倒,命垂旦夕。刘备于白帝城临终前托孤于诸葛亮,说如若儿子刘禅昏庸无能,诸葛亮可废掉刘禅,自立皇帝。诸葛亮誓言要忠心报答刘备待他的恩情,尽心协力辅佐刘禅匡复汉室。
诸葛亮退五路兵马,平定南蛮
曹丕趁机联合四路兵马,一同杀向蜀汉,当中包括东吴、南蛮、羌族与蜀汉降将孟达。诸葛亮派马超把守关口,使羌兵不敢进攻,再派魏延制造疑兵,使南蛮多疑不敢进攻,再派孟达生死之交李严写信劝孟达退兵,再派赵云把守关口,抵御魏军。此四路兵马不敢轻举妄动,不约而同地退了,只剩下东吴那一路兵马,孤掌难鸣,只得退兵。最后,诸葛亮派能言善辩的邓芝前往东吴,成功地说服孙权与蜀汉和好、再度结盟,一同抵抗曹魏。 南蛮王孟获反叛,诸葛亮亲领大军前往不毛之地平定南蛮之乱。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以仁慈之心打动孟获,使孟获深感懊悔,并决心永远归降蜀汉。
诸葛亮六出祁山
曹丕病逝,由其子曹睿继位。孙权于东吴称帝,国号吴。在蜀汉,诸葛亮上奏刘禅出师讨伐魏国,决心完成刘备匡复汉室的遗愿。可惜,诸葛亮年数将尽,而且蜀汉之实力不足以讨伐魏国。诸葛亮六出祁山,成功地收降将才姜维,决定将平身所学授予姜维。诸葛亮与魏司马懿斗智,双方僵持已久。最终,诸葛亮因过于操劳,病倒,在五丈原病逝。临终前,诸葛亮准备一樽木雕像吓跑以为诸葛亮未死的司马懿,争取时间让蜀军撤退。
司马氏篡魏
在魏国,曹睿死后曹芳继位。司马懿用计夺走掌握大权的曹爽的兵权,再将曹爽杀了。司马懿病死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继续掌握魏国大权,常有篡位的野心。司马兄弟废了曹芳,立曹髦为帝。司马师因患眼疾病故,司马昭独揽大权。曹髦欲除国贼司马昭,不料司马昭命部下成济将曹髦杀了,后又伪装悲伤,将弑君的罪名推到成济身上,将成济斩首。司马昭后立曹奂为帝。
三国归晋
姜维继承诸葛亮的遗愿,继续兴兵与魏国作战。后主刘禅昏庸,听信谗言,导致姜维失败,后又废了姜维的兵权。姜维为逃避奸臣的加害,屯田沓中。魏将邓艾乘蜀汉大乱之际,发兵进攻。邓艾大军翻山越岭,终于抵达成都城前。刘禅不战而降,蜀汉灭亡。姜维为复兴蜀汉,联合与邓艾不合的魏将钟会除掉邓艾,谋划重建蜀汉。钟会欲除掉司马昭,不料事情被揭发,司马昭派兵围攻钟会、姜维。钟会死于乱箭之下、姜维身负重伤,感叹无法完成刘备、诸葛亮的遗愿,便拔剑自刎。
在东吴,孙权死后,吴宫内乱。吴将诸葛恪欲专权,被孙綝所杀。孙綝后来独揽大权,也存有篡位之心。他废了吴主孙亮,立孙休为帝。孙休常怀有攘除国贼孙綝之心,联合东吴老将丁奉除掉孙綝,夺回大权。不过,东吴的安宁并不长久。
在魏国,司马昭之子司马炎篡位,改国号为晋,自立皇帝,魏国灭亡。西晋起用老将杜预发兵进攻东吴,经一场恶战后打败吴军。吴主孙皓投降,吴国灭亡。经过近百年的战乱,三国时代终于落幕,由西晋统一了全中国,成就了又一个大一统王朝。
《三国演义》与史实的差异
《三国演义》是根据《三国志》写的。章学诚在《丙辰杂记》提到演义时说“三国演义七实三虚,惑乱观者。七分写实,三分虚构,让读者迷惑,不知何者为真,何者为假。”,演义里许多精彩的情节是千古传说,受地方野史传奇、逸史传闻影响极深。
民初五四运动后,反传统派学者积极澄清《三国志》,以对诸葛亮、关羽、刘备传统正面人物进行再评价,胡适、鲁迅等革新派学者也带头从释《三国演义》,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出于澄清真实历史,再加上毛泽东本人对曹操的个人喜好,中国大陆学者在改革开放前常继承反传统派学者对诸葛亮、关羽等人物解释,援引《三国志》驳斥《三国演义》。
- 张翼德:正史的张飞字益德,并非演义里的翼德。(演义误作翼德可能是印刷出错,因为嘉靖本依然是作“益德”)
- 桃园结义:正史并无写到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有结拜,只提到刘备待关、张二人“恩若兄弟”。
- 著名兵器:名兵器如雌雄双股剑、青龙偃月刀、丈八蛇矛、倚天剑、青釭剑、方天画戟、两刃三尖刀、铁脊蛇矛、铁蒺藜骨朵等为虚构,用以描述人物性格。
- 黄巾之乱:程远志、邓茂、裴元绍、高升等黄巾军将领皆属虚构。
- 张飞鞭督邮:为刘备所为,因督邮拒见刘备,刘备大怒下鞭打督邮。
- 曹操献七星刀:虚构故事,演义中曹操借献刀刺杀董卓未遂,实是曹操认为董卓终必败,连夜潜逃回乡里。
- 陈宫捉放曹:陈宫在191年开始跟随曹操,不是陈宫捉放曹操,应是另有其人。
- 曹操发檄讨董卓 :为东郡太守桥瑁所为。
- 十八路诸侯讨董卓:事实上只有十一路地方军参与董卓讨伐战,包括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渤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和广陵太守张超,而孙坚和曹操因官职问题而不在名列之中。陶谦当时有参加,贡献粮草金钱等,但未出兵。公孙瓒亦有参与连署,但当时正在对付乌桓而未出兵;孔融当时正忙于对付黄巾贼;马腾与韩遂当时虽尚未接受招安,但亦不支持董卓(朝廷);青州刺史焦和虽曾起兵,因为青州黄巾复起,所以没有参与会盟,不久病死;荆州刺史王睿本来也有起兵,因为和孙坚有私怨,被其逼死。另外还有陈王刘宠与陈国相骆俊、河南尹朱隽反对董卓而起兵。
- 关羽温酒斩华雄:华雄为孙坚所杀,而且被枭首。
- 三英战吕布:虚构剧情,吕布被孙坚击退。
- 赵云大战文丑救公孙瓒:虚构剧情。赵云为乡里公推,率领家乡子弟兵投靠公孙瓒。
- 麴义之死:非死于界桥之战与赵云单挑。麴义在袁绍击败公孙瓒的过程中屡立功劳,恃功而骄引起袁绍不满,因此被杀。
- 连环计:《三国志》尚未记载貂蝉其人,但吕布确与董卓侍婢有染。
- 貂蝉:历史上并无貂蝉其人。文学作品中的貂蝉,乃是宋、金、元民间艺人、戏剧家、小说家创造出来的。
- 孙坚之死:由于只带几名随从追击敌军,中了黄祖伏兵,中流矢死于岘山。
- 马腾勤王:马腾本已与董卓联合,但后继的李傕、郭汜没能答应马腾私事上的要求,马腾才联合刘焉等发兵攻打。该战相关记载中并没有提到马超,故马超连杀李蒙、王方二将亦属虚构。
- 陶谦:陶谦为人与史实不符。
- 关羽与女性:吕布被曹操与刘备联军围于下邳,派部将秦宜禄求援,秦宜禄的前妻杜氏及其子秦朗留在下邳。关羽以其妻没能生子,请曹操让他娶杜氏。但曹操怀疑关羽是贪好杜氏的美色,并在确认杜氏的美貌后占为己有,关羽因此心不自安。
- 刘备的辈分是皇叔:三国演义为了显示刘备的地位,把他塑造为继承汉室正统的君主,而为刘备编造了一份完整的十八代家谱,排一排刘备就变成了皇叔,而这个称号正是刘备用来对抗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法宝。史实上,刘胜的儿子刘贞,因为没有按朝廷的规定献纳酎金,而失去侯爵资格,后来又经历战乱及政治纷争,早已家世式微,族谱不明,只能确认刘备是汉室之胄;而辈份不得而知。
- 徐州诛车冑:刘备所为。
- 土山约三事:关羽是战败被擒,非有“土山约三事”。
- 赤兔马:赤兔马在吕布战败后,不知去向。
- 诛文丑:文丑死于曹军乱军之中。
- 孙策之死:遭刺客暗算不治,而刺客是前吴郡太守许贡的家奴与门客,并非被于吉吓死。[2]
- 过五关斩六将:虚构剧情,关羽离开曹操后,没有经过五关,而被斩的六将孔秀、孟坦、韩福、卞喜、王植和秦琪都不见史书记载 。
- 遗计定辽东:虚构剧情,郭嘉暴毙而亡,没留下任何计策。
- 古城斩蔡阳:蔡阳与刘备交战,兵败被杀,详情不明。
- 赵云卧牛山归顺:早在刘备为公孙瓒客将,赵云已追随刘备。或说期间赵云一度以兄丧辞归乡里,待刘备投奔袁绍两人重逢,再度追随刘备。
- 赵云杀张武夺的卢:张武为虚构人物。的卢来源不明,且仅见于刘备跃马檀溪的故事中,此外再无记载。
- 徐庶之智:徐庶在正史上记载不多。
- 徐庶进曹营:曹操南征,徐庶跟随刘备南逃,乱军中徐母被俘,徐庶告别刘备进曹营,及后更当上魏国重臣。
- 火烧博望、新野:刘备所为,当时诸葛亮并未出山。
- 长板坡七进七出:应为长坂,赵云只是护送刘备家小撤退,没有七进七出此事。
- 糜夫人跳井:正史记载,甘夫人和麋夫人在当阳皆安然无恙 。
- 怒吼长坂桥:该是张飞先断桥再大哮,曹操等人并未到场。
- 刘琮遇害:献出荆州后,被曹操任命为青州刺史,封列侯,并未被杀,后曹操为了表彰他的功绩,更迁为谏议大夫。
- 舌战群儒:虽只记载诸葛亮面见孙权,但东吴主战派、主和派相争日盛。诸葛亮出使,一为节使,二为游说。
- 周瑜智算蒋干:实蒋干于赤壁战后游说周瑜不成。
- 智激周瑜:周瑜本已想战,况且曹植当时未作《铜雀台赋》,所谓曹操欲占东吴二乔之事乃民间传闻,唐朝诗人杜牧在《赤壁》一诗中写道:“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桥(乔)。”虽是千古绝句,但其后半句来源于“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一句,事实上《三国志》里全文记载了《铜雀台赋》,却根本没有这两句,纯系后人伪托之作。可见唐朝已有此传。
- 草船借箭:并无此事,相似事件发生在孙坚攻打刘表与孙权于濡须坞之战。
- 苦肉计:确有黄盖诈降,但苦肉计应无。
- 阚泽:阚泽为东吴重臣,是受孙权尊重的人物,从未参与过军事行动。
- 庞统献连环计:连环是曹操之决策,庞统未曾参与过赤壁之战。
- 孔明求东风:纯属虚构,江东冬至时日,多有东南风。
- 华容道:赵云、张飞、关羽在曹操退路埋伏、关羽放走曹操全为虚构。刘备发兵追截兵败的曹操,但是去晚了,被曹操跑掉。
- 赤壁之战:火烧曹船发生在乌林。[来源请求]
- 南郡之争:没有发生,是周瑜死后孙权将南郡借给刘备。
- 荆南之役:刘备征荆南,四郡太守望风而降。
- 赵云拒娶樊氏:赵云以赵范被迫暂时投降,居心叵测,怕受到赵范牵连。
- 黄忠战关羽:黄忠随长沙太守韩玄同降。
- 孙刘联婚:孙夫人与刘备的婚事,只是政治性联姻之一,并没有男欢女爱的色彩,也没有后来的孙夫人投江。
- 老黄忠:正史并无记载黄忠年龄。
- 周瑜建议软禁刘备:周瑜的建议仅言及刘备、关羽、张飞的危险性,没有演义所说的诸葛亮之智和赵云之勇。时诸葛亮还少被提到。赵云从未跟关羽张飞齐名。
- 赔了夫人又折兵:孙权无采用周瑜之美人计。
- 周瑜心胸狭窄:实际上周瑜器量广大、以谦服人,对同仁更是恢廓。他只因看出刘备的潜在威胁,曾于赤壁战后向孙权献计加以抑制,惜未被采纳。
- 三气周瑜:周瑜未出征西蜀前已去世。史籍上未有记载周瑜与诸葛亮有过任何衡突。
- 周瑜之死:周瑜在伐蜀途中病死于巴丘。
- 吊周瑜:吊周瑜是庞统,不是诸葛亮。
- 周瑜与孔明: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
- 马超兴兵:正与史实相反,马超起兵在先,令到马腾遇害。马腾与韩遂反目后,除了马超外举家投家投效曹操,居邺城,任汉朝卫尉。
- 割须弃袍:战况确实很激烈,曹操也有败仗。败走时军心溃散、诸将皆惶惧,十分落魄;但官史无载割须弃袍。
- 许褚裸衣战马超:没有记载。只有马超与曹操谈判时,本欲袭击曹操,但被曹操身边的许褚一瞪,便没有付诸实行。
- 张松献图:应为刘备询问张松蜀中的兵马粮钱等情况,于是张松绘制了地图给刘备。
- 落凤坡:张任已遭刘备军擒杀,庞统亲临前线督军进攻雒城时中流箭死去。
- 马超战张飞:是马超私自写信给刘备请求投降,并无小说中张飞和马超大战两百余回合不分胜负,后被诸葛亮招降一事。
- 太史慈之死:实于赤璧之战前数年病殁。
- 征汉中:征汉中时的总指挥是刘备,法正参谋。
- 计夺天荡山:纯粹虚构。
- 赵云汉水救黄忠:黄忠过期不归、赵云出去找没找到,却遇到曹军,便且战且退回营寨。没有黄忠去向的记载,曹军将领有哪些亦不详。
- 徐晃背水一战:纯属虚构。
- 诸葛亮智取汉中:诸葛亮留守成都负责内政和后勤补给。黄忠击杀夏侯渊后,刘备就下令拒守险要不出战,直到曹操强攻不下自行退兵。
- 五虎大将:刘备并没有封“五虎大将”,只有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并列为前、右、左、后将军。五虎将是因为三国志中把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的传记放在同一章,后世穿凿附会。
- 周仓与胡班:虚构人物,历史上没有记载。胡班可能指蜀将吴班。
- 关羽单刀赴会:鲁肃邀请关羽谈判,双方军马都驻在百步之外,仅双方将领携带单刀与会,各自据理力争。鲁肃并未设计埋伏,关羽也没有恃强挟持鲁肃。
- 虎女安肯犬子:只有孙权派人为子索讨关羽的女儿、关羽拒绝并骂辱来使,细节不明、使者也不是诸葛瑾。
- 刮骨疗伤:关羽中箭的时间和原因不详,操刀的医师亦不明。
- 水淹七军:时值秋天,大雨连绵,汉水暴涨,关羽趁水势挟水军引兵大破名将于禁,擒斩庞德并率军急攻。
- 傅士仁劝糜芳降吴:士仁姓士名仁,傅字可能是史书传抄出错的衍字。士仁实与糜芳分隔两地,误判大势已去,才涕泣投降;糜芳则备妥牛酒开城,并被吴军视为与其一心者。
- 关羽麦城拒降:历史上并未记戴明确拒降,但有关羽以伪降谋突围的记戴。
- 玉泉显圣、追命吕蒙:玉泉显圣改编自唐代玉泉寺建寺故事,且吕蒙是病死。
- 七十二疑冢:经考古发掘,2010年初,中国国家文物局认定曹操葬在高陵。
- 关平:关羽长子,不是义子,随羽临军,三国志里只出现两次名字。
- 关兴:弱冠(近20岁)就因为才高而出任了侍中、中监军,于夷陵之战后数年死去。
- 关索:只见于野史中。
- 张苞:虽称早夭,但有留下子嗣张遵。
- 甘宁之死:在夷陵之战前数年病死。
- 朱然之死:实在夷陵之战中为孙权立了战功,截断刘备退路,病死于249年
- 潘璋之死:实在夷陵之战中为孙权立了战功,砍杀冯习等人,病死于234年,除朱然与潘璋外亦有多名吴国将领被写死于夷陵之战。
- 黄忠之死:在夷陵之战前数年病逝。
- 白帝托孤:刘备临终是托孤与诸葛亮和李严二人,但是仍然有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主要情况雷同。
- 八阵图:八阵图是诸葛亮所作的兵法图阵,所谓八阵是为天覆阵、地载阵、风扬阵、云垂阵、龙飞阵、虎翼阵、鸟翔阵及蛇蟠阵,每个阵形都由三十二队士兵所组成。 晋朝干宝的《晋记》以及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亦有记载。但不是神怪石阵、迷宫。
- 张辽之死:实为病死,而非被丁奉射杀。
- 七擒孟获:《三国志》上没有记载七擒孟获。但《汉晋春秋》及《华阳国志》中有说过“七擒七纵”,但具体过程没有记载,而祝融、孟优、鄂焕、杨锋、木鹿大王、朵思大王、带来洞主、金环三结、董荼那、阿会喃、兀突骨、忙牙长等南蛮军将领都是小说所创作。
- 六出祁山:诸葛亮伐魏五次,而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出祁山。
- 赵子龙力斩五将:纯属虚构,韩德等将亦全属虚构人物。
- 程武计困赵云:纯属虚构。时诸葛亮命赵云担任偏军主帅,旨在引诱魏军主力,却被魏军主帅曹真击败,魏军主力则由张郃率领直取诸葛亮,大破诸葛亮前锋马谡于街亭。故亦无诸葛亮命关兴、张苞救赵云一事。
- 诸葛亮智取三城:三郡望风归降,姜维智勇力抗诸葛亮的故事亦属虚构。
- 司马懿破马谡:实为张郃所为,非司马懿指挥或授计。
- 《后出师表》:多认为是后人伪托,并非诸葛亮所作。
- 司马懿与诸葛亮:诸葛亮头三次北伐时,魏军并非司马懿统领。
- 徐晃之死:实为病死,并无与参与讨伐孟达。
- 空城计:街亭战败后,魏军并未对蜀军进行追击。诸葛亮只是曾把西县的民众与粮草迁移而已。且当时魏军主将也非司马懿。空城计是郭冲讲的故事,裴松之注《三国志》时加以引用,目的是驳斥该故事不实。
- 气死曹真:曹真病死于洛阳。
- 骂死王朗:王朗病死于228年,并未随军出战。
- 诸葛亮用兵:诸葛亮用兵的功绩不如他治理蜀国的政绩耀眼。
- 火烧上方谷:诸葛亮大破魏军于卤城,司马懿仅以身还保营。《三国志》未提用何种战法大破魏军。陕西乡野传说与演义无大异;上方谷,一说葫芦谷,疑为卤城的浑称。
- 张郃之死:实为司马懿强迫张郃追击而非张郃自愿。
- 七星灯续命:虚构剧情。
- 死诸葛吓跑活仲达:确有此事,并非诸葛亮遗计,《汉晋春秋》的记载是:诸葛亮死后,蜀军秘不发丧悄然撤退,司马懿有所发觉,驱军追赶。两军相近时,蜀汉将军姜维和长史杨仪命蜀军反旗鸣鼓做势佯攻,司马懿不敢逼近,只好退兵,蜀军入谷然后发丧。当时在蜀中就传开了“死诸葛走生仲达”的笑话。
- 魏延反叛,被马岱诛杀:魏延与杨仪不和,互控反叛、兵戎相向,蒋琬、费祎等都支持杨仪以致魏延众叛亲离,兵败被杀。后杨仪对蒋琬不满,妄语遭费祎告发,获罪而自杀。
- 地理大搬家:把太白山移到祁山的旁边,将陈仓移到街亭的南方,甚至把祁山移到褒斜道北面的斜谷旁,或是移到五丈原附近。还有长坂坡并非山丘名,而汜水关和虎牢关实是同一关卡的两个名称,而非两个不同的关。
- 行政区划错误:益州在唐朝方有西川称号——来自剑南西川节度使,三川的前身剑南道的领地才相当于三国时期的巴蜀地。三国时全国的一级行政区为州,全国也只有十五州,所以演义中的“西川五十四州”说法不成立,据《后汉书·郡国志》,“五十四州”当作“五十四县”,指作为益州主体部分的汉中、巴、广汉、蜀、犍为五郡的辖县数。[3]
- 西蜀的称呼:西蜀是东晋的谯纵政权的正式称呼,宋以后文学多以西蜀指巴蜀地区,其中以西蜀专指蜀汉者极少。
文化影响
《三国演义》和三国时期故事传说对东亚文化形成了深远的影响。最迟在晚唐时三国故事已流传民间,李商隐有《骄儿诗》“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据《东京梦华录》载,北宋已出现“说三分”的专家霍四究。北宋民间说三国故事已经表现出“尊刘贬曹”的倾向,苏东坡的《东坡志林》说:“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泽,百世不斩。”
中国古代有关三国的诗词歌赋就不胜枚举,以三国故事为内容的评书、戏剧和其他口头文学作品层出不穷。而且这些作品和《三国演义》的相互借鉴,传承形成了独特的类文化群。直到今日的各类三国故事剧集、漫画、书籍还是经久不衰。《三国演义》及三国故事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至今仍随处可见,在人们处于竞争环境或奋斗阶段,可能会以三国的场景,人物关系作为考量。其间的褒贬争论也一直没有停止过,但无论褒贬的结论如何,人们对三国中人文精神的认可已经根深蒂固,难说会有较大改观。
个别的讲,在有些与《三国演义》故事相关的地区或族群中,三国文化的烙印更是明显,如诸葛姓氏,川陕地区等。
中国自古流传有一句话:“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指年轻人不该读《水浒传》,否则容易会整天想打架,思想上变坏;而老年人不应该读三国,因为其中人物善于用计使诈,处心积虑、勾心斗角,作为应该“知天命”的老人应该安度晚年,不能整天想着算计别人,对自己身心无益。
夏志清教授在《人的文学》一文引用《三国演义》第十九回刘安杀妻喂肉的故事,同情旧时妇女的悲惨命运:
“ | 当下刘安闻豫州牧至,欲寻野味供食,一时不能得,乃杀其妻以食之。玄德曰:“此何肉也?”安曰:“乃狼肉也。”玄德不疑,乃饱食了一顿,天晚就宿。至晓将去,往后院取马,忽见妇人杀于厨下,臂上肉都割去。玄德惊问,方知昨夜食者,乃其妻之肉也。 | ” |
《三国演义》也留下了不少成语,如桃园结义、青梅煮酒论英雄、三顾茅庐、草船借箭、乐不思蜀、赔了夫人又折兵、蜀中无大将、三分天下……等等。
一些俚语也与《三国演义》有关,如“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说曹操,曹操到”等等。
对日本的影响
中国的《三国演义》在日本战国时代常被当作是军事政策的指南,例如:在三方原之战,德川家康效法诸葛亮的空城计,让武田信玄中计。
对现代的影响
现时不论是东方或西方的机构,有不少都以《三国演义》的故事教训来做商业政策。例如,香港的冯两努就出版了一辑十多本的《三国启示录》,指导商家如何把《三国演义》的策略运用于商场上,以及日本松下的创办人松下幸之助也是运用三国演义的内容运用于商场和员工教育讯练上。
衍生作品
自《三国演义》传了出国外后,日本人非常喜欢这类题材,1939年-1940年,吉川英治发表的衍生小说《三国志》在报纸连载,该小说以《演义》为底本,但纠正了拥刘反曹倾向,删减了神话成分,备受日本读者喜爱,吉川本人也成为《三国》热在日本的重要推手。《三国演义》改编成漫画或动画不下数十次,如横山光辉的作品“三国志”,然而传入日本后《三国演义》普遍被称为《三国志演义》,只是有为数不少日本人受早期的湖南山人日文译本和吉川英治衍生小说影响习惯略称其为《三国志》,也由于《三国志》(其实是《三国演义》)题材于日本地区颇受欢迎,加上此略称广为流传,也导致有一部分人仍旧以为日本地区所称的《三国志》为正史。而台湾也有以三国改编的《火凤燎原》,香港作者李志清也曾到日本推出《三国志》漫画,另《龙狼传》等改编的漫画也很受欢迎。
市面上以三国作背景的电脑游戏和电玩游戏亦多不胜数:
比较著名的有日本光荣公司的“三国志”(由90年代至2012年,共出了12集的《三国志》游戏)、真·三国无双(共出了6集,另外,三国志4至6代及无双3至5代更出了加强版,及网上《真。三国无双online》等游戏,另也曾经推出以故事模式的《三国志英杰传》、《孔明传》及《曹操传》等电脑游戏。
而早年除《横山光辉三国志》曾推出相近三国志系列战略游戏外,也有《吞食天地》故事式游戏分别于任天堂游戏机及电脑游戏出现,其中《吞食天地》后来更被台湾买下以中文蓝本推出电脑游戏。
而台湾智冠公司也推出台湾版本的《三国演义》1至3代战略游戏,可惜到第3代,因日本当年光荣公司的《三国志》系列游戏无论画面及游戏性远先进于台湾版本,致使第三代三国演义不太受欢迎。但玩开三国游戏之玩家,都无不深受《三国演义》2 的影响,主要原因是具有古代色彩,全中文繁体为语言界面及可初尝当君主,招募部下等,有别于当年任天堂游戏和光荣出品的三国游戏只有日文和英文版本界面。据说因台湾此游戏的成功,才引至光荣公司重新将三国志第1至3 集电脑游戏翻译成中文版本电脑游戏,也从此令电脑界无人不识《三国志》这部游戏,更引起香港和台湾粉丝观看《三国演义》书本的热潮。
三国题材经常被日本人制作成成人游戏,如恋姬无双、一骑当千系列等。
近年中国大陆开始发行《傲世三国》等游戏、而台湾宇峻开发的《幻想三国志》更推出日文版,另台湾也曾推出(三国志赵云传》、《轩辕剑外传-汉之云》、《三国战纪》等,至于以三国为题的网上游戏,更是多不胜数。另外,由日本万代改编自本作的模型系列“BB战士三国传”,在中港台地区更大受欢迎。
影视方面,中国大陆有1991年拍摄84集的《三国演义》及2008年拍摄的《三国》电视剧。两剧的制作规模与演员阵容都非常庞大。相关电影作品也时有上映,如2008年的《三国之见龙卸甲》及《赤壁》。
由中日合拍的52集电视动画《三国演义》于2009年播出。
而在星马两地更是在2009年9月推出了一个新游戏名为《赤壁》。[4]
注释
- ^有些版本记载是孙策被许贡家客刺伤后惊怒而死,而不是上述的情节
- ^[2][失效链接]
- ^《赤壁》游戏官方网站
参考书籍
- 《中国古典小说导论》:夏志清,安徽文艺出版社
- 《中国小说》:赛珍珠著,论述了民间小说的特点,并分析了《三国演义》、《水浒传》及《红楼梦》三部小说。
- 《三国志》